持续提升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能力
——应急管理部扎实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上) 如何填补玻璃栈道等新业态监管漏洞?重大事故问责如何做到更精准?首次使用化工工艺论证范围是否要调整?去年全国两会中,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健全完善安全监管相关工作提出建议提案。 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作出答复,认真回应关切,努力将建议提案转化为持续提升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能力的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 聚焦新业态明晰监管职责 收到建议后,应急管理部立即开展措施梳理,从压实安全责任、厘清部门职责、推动标准规范执行、加强督促考核等方面积极回应、予以答复。 在进一步压实安全责任方面,近年来,应急管理部、文化和旅游部、水利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共同发力、齐抓共管,共同研究并以国务院安委办名义印发《关于加强旅游景区玻璃栈道类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推动落实玻璃栈道类项目安全责任分工,强化景区管理机构和经营单位安全管理责任落实等。 在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方面,推动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督促旅游景区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在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和复核中加强玻璃栈道类项目的审查;林草部门依法查处不符合自然保护地规划和管控要求的玻璃栈道类项目;水利部门在水利风景区认定和复核中加强玻璃栈道类项目的管理;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栈道玻璃等建筑材料质量违法行为;应急管理部门强化有关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严肃追究事故责任。 在推动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方面,督促各方面紧抓关键环节、把住安全关口,推动《玻璃水滑道安全技术要求》《悬空地板、踏步、步道及栈道玻璃》等国家标准执行,进一步加强新建玻璃栈道类项目审核把关。 在加强督促考核方面,推动在国务院2023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过程中,将加强旅游景区玻璃栈道等安全监管、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作为重要内容,严格进行考核评分,进一步督促各地强化玻璃栈道安全管理工作统筹协调,明确安全监管链条各部门职责。 应急管理部在答复中表示,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各地区进一步健全完善玻璃栈道类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不断细化职责分工,督促运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着力完善精准问责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调研发现,一些地方问责泛化、简单化,甚至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使问责不仅难以发挥震慑效用,还会挫伤相关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积极性。丁佐宏建议,完善在重大安全事故中的精准问责,深挖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做好案件查办的“后半篇文章”,切实防止同类事故屡屡发生。 “丁佐宏委员在提案中所提建议对于增强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效能、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有利于落实生产安全事故精准问责机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应急管理部在答复中表示。 精准问责,离不开企业主要负责人知责履责。应急管理部一方面着力提升企业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意识和履职能力,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公布安全生产举报典型案例、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典型案例、“一案双罚”典型执法案例,强化警示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出台《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法》,明确将发生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及主要负责人,以及经调查认定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及人员列入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向社会公示,进行联合惩戒。同时,修订相关标准、规范,为监管执法、事故查处提供有力依据。 为让涉嫌安全生产犯罪的企业负责人在刑事问责中更加精准,应急管理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明确涉嫌安全生产犯罪案件主要有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强令违章冒险作业案件、重大劳动安全事故案件等7类,并协调推动出台相关刑法修正案、司法解释、立案追诉标准等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为侦办此类案件、精准进行刑事问责提供依据。 在事故查处方面,应急管理部秉持科学严谨原则,对重大或者影响恶劣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挂牌督办,并视情况派员现场督办,指导督促查明事故原因,准确认定事故性质、界定责任。“下一步,将综合考虑事故精准问责方面的具体问题,继续完善有关体制机制及相关法规标准,从严开展重特大事故挂牌督办及调查处理,以精准执法提升执法质效。”应急管理部在答复中表示。 规范首次使用化工工艺论证工作 应急管理部认真研究吕妙霞的建议后,认为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存在反应失控、工艺参数控制不稳定、设备和材料安全可靠性不足等未知性和不确定的风险,未经论证直接投入生产,易造成事故发生。 “吕妙霞代表的建议对下一步规范首次工艺论证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应急管理部在答复中表示。 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就曾明确,对新开发化工工艺进行安全性审查。2022年,应急管理部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指南(试行)》,明确了国内首次使用的工艺论证的范围和具体要求。河南、江苏、浙江等地也针对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办法,推进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有效开展。 “但有些地方在开展首次工艺论证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足,有待提升。”应急管理部在答复中表示,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研究,持续完善相关指导性文件,指导地方基于风险分级管控理念,优化论证程序;规范论证技术资料及内容要求,为企业和相关人员提供明晰指引;督促地方优化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提升首次使用化工工艺论证工作质效,为企业技术创新保驾护航。